Thursday, December 12, 2013

“记忆的遗珠…成邦江”进甘榜

文:吴诰赐
摄影:李高珠、谢瑞文、David Boon

十一月十八日下午一时四十五分,阴天, “记忆的遗珠成邦江”一行人在慈云阁集合,准备“进甘榜”。这是项跨族群文化交流活动,同时也是我们发现家乡的系列活动之一,文化遗产的范围就是这么广大的。吴老师和温建筑师简短的汇报及介绍新成员后,我们就开始向甘榜勒马纳胡鲁(Kampung Lemanak Hulu)前进,这次的新成员包括了来自古晋的刘老师与儿子、两位回乡度假的大专生、多位中学生、婆罗洲邮报记者爱琳、温建筑师令次郎等。

甘榜勒马纳胡鲁位于海唇街上游方向,早年称甘榜胡鲁(Kampung Hulu),后因人口增加一分为三村,即最上游的巴西邦纳(Pasir Panas)、勒马纳胡鲁(Lemanak Hulu)及胡鲁(Hulu)。据该区社领本固鲁萨马(Penghulu Samad),该村源自鲁勃安都(Lubok Antu)的勒马纳,后因布洛克(Brooke)在色胶朗河口(Nanga Skrang)建堡,而搬迁到该处。1864年,布洛克迁至爱丽丝堡(Fort Alice),他们也追随建村于现址。他称目前勒马纳的苏奔窪(Lubok Subong)还有穆斯林墓茔遗址。
吴老师简介胜钦路的历史。

选择甘榜勒马纳胡鲁是因为我们看上了该村小清真寺旁的传统马来屋,温建筑师答应要为我们讲解马来传统建筑。所以这一趟的对象就是马来传统屋、清真寺与穆斯林墓地。我们在江滨酒店前停下,听吴老师讲述胜钦路名的来源。郑胜钦(1857-1931)是拉查时代成邦江第三任华人甲必丹,他是鼎鼎大名郑成裕号内成员。其堂兄郑宋兴(1871-1899)及儿子郑林典(1882-1952)分别为第二任与第四任甲必丹,拉查政权曾向他家成裕号贷款应急,他在1927年回乡省亲时中风不起,4年后逝世于故里。刚好古晋来的刘老师是成裕号的后裔。

听完历史,我们继续前进,至甘榜登雅(kampung Tengah)桥处。这次吴老师发问我们成邦江名称的来源,当然跑不了那“死光光”的故事。但吴老师说他较信于成邦江(Simanggang)是以河为镇名,而当时大伙儿脚下正是成邦江河。大部分成员都不信脚下是条河,温建筑师表示回程将证实给大家看。吴老师更讲述了两河之间的成邦江镇,及与此河相关的民俗,尤其是农历七月开关地狱门,桥头桥尾烧金纸事儿。这显示了传统在地化的过程。

成邦江河河口。
当我们到达甘榜登雅清真寺前牌楼时,温建筑师要大队放慢脚步,欣赏前方。该地是斜坡,上斜坡时,鲁巴河慢慢显现,那种感觉是特殊的!大队又在实达湾(Stawang)路口停下,这时清真寺秘书来电问为何我们还没到,村人已在清真寺等待了。

实达湾路,以前叫老爷路。


















老成邦江人称实达湾路为老爷路,非意味简陋的路,而是神明的路。潮州人奉玄天上帝,称大老爷,所以也统称神明为老爷。早期实达湾路为慈云阁元宵游神必经之道,处于郊外,即非巴刹境内,有其特殊性,故称老爷路。与实达湾路并行的是实达湾河,属红水河,早期人称后沟,是旱季巴刹人洗漱处。温建筑师也在该路口介绍多种植物,如香茅、木薯、黑橄榄树。尤其是黑橄榄,大家见证了未熟、半熟及成熟果实的颜色。从黑橄榄,我们竟在路口谈起三毛与橄榄树。

火车头!
实达湾路对面有个火车头,由于是在私人住宅范围内,吴老师只要我们望一望。碰巧女屋主开门要外出,在她的同意下,大队进入参观与摄影。女屋主表示不清楚火车头的来源,只知她父亲买下屋地时,火车头已在该处。据悉,1950年代该处为印裔穆斯林开办的小杂货店。温建筑师表示,砂拉越只有三个类似的火车头,因此这火车头的历史值得探讨!

哈惹屋子前大合照:我们都是一家人。
大约一小时后,我们终于走完一公里路抵达目的地。慢走,体验该是我们今日该有的习惯。小清真寺满满人群,让我们感染到马来同胞的热情。不过,我们得先去隔壁哈惹查蕾哈(Hajah Zaleha bte Abdul Wahid)住家,她们一家人已在等待我们了。屋主的女婿博汉(Bohan)老师下来迎接大队,温建筑师先在屋外讲解马来传统屋的建筑风格与提醒大家入屋的礼俗。哈惹一家三代热情招待大伙儿,他们准备了以香蕉叶包蒸粘米粉裹亚答糖的篮糕(Kuih Bakul)、炸菜饼(cucur sayur)与炸苏公饼(cucur sukun),当然也少不了咖啡与茶。哈惹在欢迎我们的谈话时表示,这屋子至少有70多年,他未嫁入时已建成。早期,是以亚答叶为瓦,后换成盐材瓦,现在是钢瓦。其墙壁也从树皮改成今日的木板。总之,一间屋总结了地方上建筑材料的演进史。唯一不变的是该屋的空间设计与格式:其屋沿保留木雕,屋前小平台是乘凉及与邻家话家常的好地点,厨房比主屋低。目前,哈惹单独守住祖屋,儿孙各有住处。告别哈惹前,吴老师代表大家赠送感谢状与红包于屋主,并在大合照时献上大家的祝福。马来同胞是好客的兄弟,吴老师一通电话就促成这拜访。
吴诰赐赠送感谢状于马来传统屋屋主。
哈惹查丽哈细说屋子的历史,
学员们正享用哈惹准备的篮糕。
温志坚赠送纪念品于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主席。
  

















进入小清真寺(Surau Hayatul Islam),我们受到管理委员会主席哈志依布拉欣(Haji Ibrahim Arifin)在本固鲁砂末(Penghulu Haji Samad)、卡玛鲁丁村长(KK Kamarudin)及一众理事的迎接。甘榜的妇女团体也与会。哈志依布拉欣向大家简介清真寺的历史及清真寺的角色等。他说早期该寺是以亚答叶为顶,树皮为墙,目前的规模是在1974年完成的。

简介后,大伙儿到一楼的祈祷室参观。首先,哈志依布拉欣介绍和示范了清真教徒祈祷前净身的过程,并表示净身后不可接触异性身体,否则须再净身。过后,他在其他理事的协助下讲解了一天五祷的时间、方式,祈祷面向方向、割礼、葬礼、周四晚祷后的诵经仪式等。同时也让参与者实践与体验清真教徒祈祷过程。

哈志依布拉欣正讲解穆斯林净身仪式。
体验穆斯林祈祷方式。

































因天色渐暗,我们取消到穆斯林墓园考察的计划,赶着在甘榜看梦娜!跨文化交流结束前是茶点。管理委员会为我们准备了传统食品,即戒指糕(kueh cincin)、斗笠糕(Penyaram)、马六甲子(buah Melaka)、蒸番薯配虾酱与亚答糖、芒果及嘛嘛面(mi mamak),巧的是当天的糕类都少不了亚答糖。茶会时,大家与村民欢乐言谈、交流。
清真寺管理委员会为我们准备的传统糕点。
最后,大家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离开甘榜。甘榜,每天我们都经过,但我们不曾深入它,这一天总让我们体验到甘榜与其人的真、美与亲切!这就是所谓“要了解,才会相爱”,“免得像闯进甘榜的小鹿”!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