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27, 2013

这一趟,我们共同发现成邦江!

http://simangganglupar.blogspot.com/2013/05/blog-post.html

/吴诰赐

摄影/苏湧琇、林杏妹
成邦江古迹维护团队。

813日与14日,“记忆的遗珠成邦江”举办第二次工作坊,地点在梦娜观景园的视听室。这一次我们迎来了11名小学生为新伙伴,来自首都的建筑师Tony一家三代五口也全程参与。砂拉越遗产协会的凯伦谢柏与温志坚受邀主持艺术讲座,砂拉越华族文化协会一行人,更在该会名誉会长本固鲁蔡雄基的带领下前来为我们打气,与会者包括民俗组主任余雪兴与诗巫书艺界人士陈介雄。13日晚上,该会执行主任蔡增聪发表了“故堡幽谈情-鲁巴河畔谈砂拉越堡专题演讲,并与来宾们进行了深具意义的交流。

大家全神贯注,聆听同学们汇报本地美食,听得快流口水了。
此次工作坊的焦点是让学员发现与展示他们居住地的特点,学员选择美食为切入点。13日下午他们就当地五种小食做了简单却引人的汇报,可以看出他们是下了不少功夫,并在主要导师苏湧琇的指导下完成作业。他们介绍了光星茶室的油条、华乐茶室的砂茶面、楚贵的炒粿、阿盛的炒面及南成利的咖啡。
这是成邦江光星茶室美味的油条,已经经营二代人了,深得各族人士所好。
华乐茶室砂茶面:此面最本土!

这些都是跨代的经营,至少历经两代人,美味如旧,继续缠住成邦江各族居民味觉的小食。
汇报会后,大伙儿决定14日早上将分组品尝上述食物,让外来参与者亲身体验成邦江的美食,同时考验学员的实力!
接着凯伦谢柏与温志坚联合主持的艺术讲座,他们简略的西方与中国美术的表达方式后,学员以各自的姿态描绘他们记忆中的爱丽丝堡,部分学员也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作品。
接着凯伦谢柏与温志坚联合主持的艺术讲座,他们简略的西方与中国美术的表达方式后,学员以各自的姿态描绘他们记忆中的爱丽丝堡,部分学员也在会上分享了他们的作品。

专心描绘记忆中的爱丽丝堡。
依雯:这是我记忆中的爱丽丝堡。
傍晚,是蔡主任的历史专题演讲,部分学员携带长辈出席,共同关注家乡的文化古迹维护过程。蔡主任一开始就说,在这晚上八时时刻,我们应该循爱丽丝堡的传统,乌哈唱诵后就来起堡门结束一天的日程。这说法,让大家陷入历史的情景,继续跟随他以优美的文句,了解布洛克政权在砂拉越留下的二十余座堡的建筑模式、故事、命名方式,让过去重新浮现,让历史活了起来。他点到的白人边城轶事,更让与会者津津乐道。蔡主任的演讲也让与会者体会到堡的历史功能,对自己能在堡的维修过程能参与其盛感到庆幸!

蔡增聪在鲁巴河畔谈砂拉越堡。

演讲后,温志坚汇报古堡维修工程的进程。他表示堡已完全拆撤,在拆撤过程中他们对堡的每一木每一柱每一板做了详细的标签、登记、摄影与记录,并将测试旧材料的再用度,充分回用于新建筑。来自槟城的古迹维修者也在会上分享他们的工作经验。
每一场汇报会都有预想不到的收获,本地文史工作者郑泽冰与大家分享他在
《砂拉越公报》读到的资料。
 

过后,温建筑师推介了该计划的限版专衣,由温描绘衣的主要图案,并由吴诰赐题字。他强调这是一份集体创作,就像这文化遗产维护计划般是一项集体的想象与工作。

南成利的咖啡是本地各族人士所好。
阿盛炒面最有古早味。

富有潮州风味的成邦江著名炒粿!

14
日早上分组早餐后,学员们历经另一个旅程,即到爱丽丝堡工地体验传统工匠的建筑作业。他们在陈立新师博的示范与温志坚建筑师的讲解下,了解与体验了传统木工的大多数过程。这体验对了解百多年前建堡的过程是非常重要的,对学历史者更甚重要!只有亲身体验,才能产生历史感。


陈立新工匠:古堡就是这么一钉一板建成的。
小小木匠:传统作业还是须承下去。
小插曲:温建筑师改行了!

 经过不断的呼吁与呐喊,爱丽丝堡的维修工程终于实现了成邦江各族人民的意愿。然而,堡的维修也表示我们的工作正正式开始,我们得以积极参与决定维修后堡内展示的内容,这可是千秋大业。

末了,我不禁问道:成邦江人,发现了自己吗?决定要如何展示成邦江了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